“教联体” 工作方案》出台后,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实验小学积极响应,通过社教同频共振、警校携手共进、家校深度互动,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网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筑牢根基,高效实现协同育人功能。
社会犹如一座资源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亟待教育工作者挖掘利用。在推进社教联动进程中,延安实验小学致力于搭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育人桥梁,为学生开启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盘活空间资源,拓展教育阵地。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的13年,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德育资源。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育人价值,是学校与社区、社会协同育人的关键任务。延安实验小学主动与社会各界沟通协作,为学生成长拓展教育新阵地。学校与枣园、宝塔山、南泥湾等多个革命旧址建立共建关系,组织学生前往旧址,探寻革命前辈、优秀员 “不忘初心” 的感人故事,深刻感悟延安精神的力量,使这些旧址成为学生践行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基地。
同时,学校与社区的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新农村劳动基地等场所达成长期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与劳动。例如,学校与南沟农业劳动基地合作,每年春种秋收之际,带领学生走进果园、玉米田、红薯地,让学生亲身体验播种的期待与收获的喜悦,深切领悟“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的内涵,切实体会劳动的价值与节约的意义。这种空间资源的共享,让学生明白学习并非局限于课堂,生活中的每一处空间都是学习与受教育的场所。
盘活人力资源,注入教育活力。单一的知识传授已无法满足当今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引入社会各行业知识,才能为教育注入新活力,让学习真正融入生活。学校与医院、交通、气象、文化、科技等部门密切协作,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园,为学生讲解传染病预防、气象观测方法、交通安全等知识,展示陕北说书、陕北民歌、安塞腰鼓、陕北剪纸等独特文化魅力。学校长期与围棋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合作,借助其专业优势开设围棋课与足球、篮球课。
此外,学校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比如走进花店,感受插花艺术之美,接受美育熏陶;走进延安鲁艺文化中心,聆听革命歌曲背后的故事,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走进图书馆,参与阅读分享或好书推荐活动,提升文化素养;走进残疾儿童康复学校开展送教活动,传递爱的力量……这种人力资源的交流互补,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
盘活物质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物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积极与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对接,在物资资源共享方面,极大地补充了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不足,也让学校的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学校接受企业捐赠的1—6年级全套科学实验器材;爱心人士主动为学校社团学生捐赠篮球、足球、排球及球衣等。同时,学校也向周边社区回馈教育资源,如为社区残联提供音响设备,为康复学校的孩子捐赠书籍与学习用品等。这些物质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利共赢,为学生成长创造了更优质的条件。
学生的生命健康是教育的根本,延安实验小学借助警校联动,同步开展教育,全力守护学生安全成长。
护学同步,筑牢交通安全防线。为确保师生交通安全及校园周边道路交通顺畅,学校与交通、公安部门全面开启“护学模式”。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通过设置护学岗、安排专人巡查、疏导人车交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等举措,保障学生安全。学校每日安排值勤教师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守护学生安全入校;社区派出所每次安排 2 名民警在学生入校周边区域不间断巡查,维护上下学秩序,整治小摊贩违规行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交警大队在校门口、红绿灯路口、人行辅道入口3个重点区域安排 4 — 6 名交警疏导车辆与行人,监管违规停车及私营接送车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无死角。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安保人员严守校门,排查入校人员,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警方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力度。同时,学校安装智能监控设备,与警方监控系统实时对接,提升校园周边治安防控与安全隐患排查能力。这种护学同步的警校联动机制,营造了安全有序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有力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安全。
预防同步,排查安全隐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患于未然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延安实验小学高度重视警校共建中的安全预防工作。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学校除排查校内设施设备安全问题外,还与社区各部门联合排查学校周边安全隐患,包括交通标志、减速带、DB电竞入口消防通道、一键报警器、保安装备等,优先保障物防与技防到位。
学校与消防、公安针对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共同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长期协同育人机制,并组织定期演练。DB电竞入口预防机制的建立与定期演练,使全体师生熟悉危险来临时的紧急应对方法,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此外,公安部门在校园内设置“警察叔叔信箱”,及时了解学生反映的校园欺凌及人身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
教育同步,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生命教育核心内容。警校联动同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对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积极与公安部门、消防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通过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现场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交警进校园讲解交通标志,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并通过交通事故现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消防员进校园讲解防火知识与火灾自救方法,进行灭火器使用技术指导;民警进校园讲述防欺凌、防诈骗、防拐卖知识,教给学生应对陌生人搭讪及溺水自救等方法。
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会、安全课堂等对学生进行系统安全教育。同时,学校与协同育人部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安全教育活动。例如,交警部门将交通安全知识整理成教育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或制作成短视频,由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观看学习,扩大安全教育覆盖面。这种警校教育同步的方式,让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延安实验小学通过“思想、网络、活动” 三个切入点开展家校互动,凝聚育人共识,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
思想互动,凝聚教育合力。思想统一是行动一致的前提,思想交流互动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延安实验小学依托家长专题培训会以及“家长在线” 论坛,推动家校共育思想的提升与统一。学校每两周邀请区域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或专业心理辅导师,从国家政策、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育人目标等多个维度,针对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讲解,并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家长深入理解。
精心打造“家长在线” 论坛,挖掘家长智慧,学校为其他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优秀经验,形成教育思想的统一。同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设 “家长讲堂”,借助家长职业优势,为学生传授课本外的生活常识、安全自救知识、医疗知识等实用内容,汇聚各方教育力量,凝聚教育共识。在家校交流过程中,学校了解家长需求与期望,及时反思教育中的问题与不足,调整教育方式与内容,与家长在教育思想与育人目标上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夯实家校思想互动的基础。
网络互动,搭建沟通桥梁。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互联网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学校搭建便捷的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家校紧密联系,打破沟通障碍。学校微信公众号承担公告发布、工作宣传、政策解读等任务,是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教育理念、成果及师生风采的窗口。例如,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假期实践作业,既落实“双减” 政策,又让家长明确作业内容、监督教师行为,展现教育的多元性,推动家校社教育理念同步。留言板功能方便家长反馈意见,学校据此处理潜在问题,增强家校信任,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班级微信群、网络会议和微信私聊也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班主任通过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家长分享育儿经验,营造良好共育氛围;学校通过网络会议组织小型家长会,让家长在线深入了解学校工作和学生情况,促进家校紧密合作;微信私聊方便教师和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沟通,保护学生隐私,提高家校共育效率。网络互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家校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活动互动,增进家校情感。丰富多样的活动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延安实验小学充分发挥活动的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吸引家长走进校园,感受活动育人的魅力。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阅读分享活动、插花竞赛等活动中设置亲子项目,增进亲子关系。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学校组织孝亲敬老与亲子共创等活动,让家长见证学生成长,感受教育力量。
学校还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DB电竞入口家长自发成立护学岗、护餐队、监督团、卫生员等志愿者团队。其中,护餐队由低年级家长每天到校参与学生用餐管理,监督学校餐饮安全与质量,协助教师维护学生用餐秩序;另一部分家长从食品安全角度每月定期到校排查餐饮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在校用餐安全。通过这些活动,家校双方紧密相连,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延安实验小学“教联体” 建设,盘活共享资源,守护学生生命健康,提升育人效能,极大地丰富了师生及家长的精神世界,有力地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入探索 “教联体” 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实现协同育人的美好愿景努力。